从《孤注一掷》到《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为什么又赢了_观众_叙事_票房

发布日期:2025-08-19 12:05    点击次数:136

9天内,《南京照相馆》票房突破11亿,业内对这部影片的总票房预测不断上升,预计最终可达42亿元。这一成绩无疑为经历半年低迷的电影行业注入了强心剂,重燃了信心。

这也意味着,导演申奥又一次在暑期档脱颖而出。2023年,他执导的《孤注一掷》凭借38.49亿元的票房摘得暑期档桂冠。今年的《南京照相馆》是他执导的第三部长片,毫无疑问,这部作品将稳稳占据暑期档的票房首位。

**小切口,大共鸣**

申奥的创作之路源于对普通“小人物”的深切关注。首部电影《受益人》通过“杀妻骗保”的黑色故事展现了底层人物的挣扎,同时也巧妙地将犯罪与喜剧元素融合。自此,他的创作方法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用极具张力的人物关系,用微小的叙事切入点探讨最广泛的情感共鸣。

从《受益人》中的代驾司机吴海,到《孤注一掷》里被贪婪与不甘吞噬的程序员潘生,再到《南京照相馆》中奋力守护尊严的邮差苏柳昌,申奥的镜头总是平行地观察着普通人在命运潮流中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他不迷恋宏大叙事,而是着眼于生命在极端境况下的变动与抉择,以此为观众带来深刻的代入感。无论是骗保、诈骗,还是抗战,这些看似宏大的社会或历史话题,都被申奥巧妙转化为个体视角的生存叙事。

展开剩余77%

**“好看”才是王道**

申奥对选题的敏锐度值得称赞,他每部作品都紧跟时代潮流,精准回应社会最关切的问题,紧抓时代情绪,直击社会热点。《受益人》取材自2013年常州“杀妻骗保”案件,正值“泰国孕妇坠崖案”成为讨论焦点时上映。《孤注一掷》精准抓住了全民反诈的时代痛点,台词“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直指人心,将诈骗危害具象化,深刻传递公众对诈骗的恐惧与反感。

而《南京照相馆》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背景下上映,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影片通过南京城中的小人物血泪抗争,唤醒了民族的伤痛记忆,银幕上壮烈的牺牲与银幕外安宁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深刻展现了人民对于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民族复兴的集体情感。在全球局势动荡的今天,影片具有更为强烈的现实警示意义。

当然,光有好选题还不够,申奥深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核心是“好看”。从《受益人》里,他以黑色幽默化解犯罪片的紧张感;到《孤注一掷》,不仅强化了犯罪类型的张力,还通过震撼的视觉效果打造了诈骗工厂的震撼场面;在《南京照相馆》中,他进一步突破了跨媒介叙事,将历史影像与虚构故事巧妙结合,片尾的古今对比更是将民族情感延续至今。通过这些创新手法,申奥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和深刻的观影体验。

**乙方思维,观众至上**

1986年出生的申奥,2005年便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是该系第一批剪辑方向的毕业生。长片之前,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广告领域。广告要求精准、高效服务甲方,最短时间内传递核心信息,这让申奥在创作中具有了“客户意识”。他不一味进行个人化表达,而是始终考虑观众的需求与情感。以《南京照相馆》为例,原片名为《吉祥照相馆》,申奥将“吉祥”更名为“南京”,这更加贴近观众期待,体现了他出色的共情能力和高效的叙事技巧。

广告行业的快速变化和紧迫性,也锤炼了申奥的成本控制能力。以6000万投资拍摄的首部长片《受益人》,凭借2.19亿的票房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等五项提名,获得了市场和奖项的双重回报。

早在他的毕业短片《河龙川岗》中,申奥就已展现了在叙事节奏、人物刻画和冲突张力方面的独特才能。这部短片曾获得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学生短片单元二等奖,短短六分钟内便交代了人物性格和前史,创造了强烈的戏剧冲突。

然而,并非每个广告背景出身的导演都能取得如此成就。例如张大鹏凭借《啥是佩奇》为人熟知,但他的长片《无价之宝》被批评“过于像广告”;同样来自广告界的张琪,尽管《大风杀》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获奖,票房却不尽如人意。

**创作者与观众的关系重塑**

在当下的电影市场,成功没有固定公式。从社会议题出发的创作方式并非申奥的独创。同期上映的《恶意》讲述网络暴力,口碑和票房都未能突破;同样,宁浩的《红毯先生》与林超贤的《蛟龙行动》也未能延续主旋律电影的辉煌。传统题材和名导光环似乎逐渐失去效应,新一代观众有了更多元的选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申奥的三连胜尤为难得。《南京照相馆》票房逆势上扬,证明了当今电影市场观众的审慎心态,影片的口碑成为推动票房的关键。当下,创作者和观众的关系正处于重构之中,电影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交流。申奥的“乙方思维”正是这一变革的缩影,创作者不再只是表达自己,更在回应观众的情感需求,电影市场亟需更多理解观众、与观众站在一起的创作者。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金哲华 实习生熊长霆

发布于:山东省